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要点:

  • 从依赖->独立->互赖
  • 从个体原则-> 人际关系


建议:结合以终为始的习惯,书写一份使命宣言,通过问卷一步步就可完成,https://msb.franklincovey.com/

金句:

  • (背景:聚会常见的大人们劝一个小孩子要分享的案例)或许女儿需要先经历拥有,然后才会付出。可是我当时过于在意家长对我的看法,反而不够重视孩子的成长和我们的关系。或许正是因为我不够成熟,所以才对女儿期望过高。我不能或者不愿付出耐心或理解,于是希望她能够付出一些东西。(感想:1、只有成功过才会不惧失败,看遍世界才会胸怀宽广  2、不要劝一个未经世事的人成熟)
  • 教导孩子也要因时而异。在关系和气氛紧张的时候,教导会被视为一种评判与否定;关系融洽的时候,在私下里对孩子循循善诱效果会加倍。可惜当年的我耐性和自控能力尚未成熟到这种程度。
  • 如果我们只想让生活发生相对较小的变化,我们可以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但是,如果我们想让生活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观察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方式。(人天生都是i 人,但因为要融入关系,做特定场合也需要由i 转 e)
  • 把全部精力投放到影响圈内,从各种小事开始,许下承诺并予以兑现。学会做照亮他人的蜡烛,而不是评判对错的法官;以身作则,而不是吹毛求疵;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事端。(积极主动从小的影响圈开始)
  • 领导与管理就好比思想与行为。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用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华伦·贝尼斯(Warren Bennis)的话来说就是:“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墙上。(一个是manager, 一个是leader)
  • 我相信为人父母者也难免会走入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目的、方向与亲情。(要去到到哪里比怎么走更重要)
  • 责任型授权: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
  • 了解一个人,从他最基本的认知和动机出发:你想致力于什么事业?你对什么事情最感兴趣?什么事情对你最重要?你赞成什么?
  • 人际关系的本质所谓情感账户,储存的是增进人际关系不可或缺的“信赖”,也就是他人与你相处时的一份“安全感”。能够增加情感账户存款的,是礼貌、诚实、仁慈与信用。
  • 有了信赖,即使拙于言辞,也不致开罪于人,因为对方不会误解你的用意。所以信赖可带来轻松、坦诚且有效的沟通。(信任是合作的基础)
  • 情感账户的七种主要的投资方式:理解他人、信守承诺、明确期望、正直诚信、用于致歉、无条件的爱、注意小节
  • 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障碍都源于对角色和目标的期望不明或者意见不一致。期望不明确会导致误会、失望和信用度的降低。很多期望都是含蓄的,从来没有明白地说出来过,但是人们却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事是心照不宣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无条件的爱可以给人安全感与自信心,鼓励个人肯定自我,追求成长,由于不附带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牵绊,被爱者得以用自己的方式,检验人生种种美好的境界。不过,无条件的付出并不代表软弱。我们依然有原则、有限度、有是非观念,只是无损于爱心。
  •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 富足的心态(Abundance Mentality)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我认为这三个词集中体现了让他人理解自己以及有效表达自己的精髓。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是人们对你的诚信和能力的认可,是人们对你的信任,是你的情感账户。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是感性的,说明你能通过交流迅速理解他人的情感。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即合理表达自己的能力
  • 螺旋式上升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之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反面的负面现象叫死亡循环。
  • 尝试过自外而内的手段。我们彼此相爱,于是想通过控制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来消除分歧,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作用有限。只有从最基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下手,才能根除长期的潜在问题。

附录:七个习惯讲解

习惯一:积极主动(BE PROACTIVE) - 个人价值观

积极主动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去、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禀赋——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同时以由内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自我领导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习惯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 自我管理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景、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均要更多聚焦要事,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

习惯四:双赢思维(THINK WIN-WIN) - 领导原则

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寻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分享更多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输),亦非损己利人(输赢)。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习惯五:知彼解己(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 沟通信任

当我们不再急切回答,改以诚心去了解、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心理防备,坦然交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就更顺畅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习惯六:统合综效(SYNERGIZE) - 创造性思维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创造第三种更好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了解了彼此,甚至还称赞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把握机会的手法。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基础,能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的人际关系和团队会扬弃敌对的态度(1+1=1/2),不以妥协为目标(1+1=11/2),也不仅仅止于合作(1+1=2),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1+1>2)。

习惯七:不断更新(SHARPEN THE SAW) - 成长型思维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生活基本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中,不断更新自己。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至呈现老化及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路。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通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时间管理四代论

  • 第一代理论着重利用便条与备忘录,在忙碌中调配时间与精力。
  • 第二代理论强调行事历与日程表,反映出时间管理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
  • 第三代是目前正流行、讲求优先顺序的观念。也就是依据轻重缓急设定短、中、长期目标,再逐日订立实现目标的计划,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加以分配,争取最高的效率。
  • 第四代理论出现。与以往截然不同之处在于,它根本否定“时间管理”这个名词,主张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与其着重于时间与事务的安排,不如把重心放在维持产出与产能的平衡上。
Show Comments